1. Home
  2. »
  3. 客户案例
  4. »
  5. 创新故事
  6. »
  7. 跨越阿尔卑斯山的零排放——Cellsius 如何实现氢能驱动飞行

跨越阿尔卑斯山的零排放——Cellsius 如何实现氢能驱动飞行

Xometry助力H2-Sling以增材制造实现高效氫能飛行創新。

我们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的工程学学生,背后发起了H2项目——一个旨在设计氢能驱动飞机并帮助减少瑞士航空业造成的13%二氧化碳排放的倡议。

你好,我们是Cellsius——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的学生工程团队。通过H2项目,我们为自己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实现一次完全由氢能驱动的、零排放的飞行,飞越哥特哈德山口。

我们使命的核心是H2-Sling——一架我们从零开始开发和制造的完全改装超轻型飞机。这个项目不仅代表了技术创新,也体现了我们这一代人将可持续性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动力。

由激情与工程卓越驱动

从一开始,我们就想证明,使用现有的技术是可以实现零排放飞行的。没有未来主义的概念——只有智能的集成、良好的设计和大量的测试。我们选择了Sling High Wing平台,因为它在载荷、简便性和可改造性方面的平衡。然后,我们围绕一个全新的动力系统重新构建了它。

我们自己完成了设计和集成:从燃料电池布局和能源管理,到冷却系统、机械适配和结构加固。最终的结果是一架已经飞行过的飞机——现在正在为下一步大胆的目标做准备:仅凭氢能飞越阿尔卑斯山。

H2-Sling,Cellsius团队开发的氢能驱动飞机

氢能起飞

航空业面临着降低碳足迹的压力,我们相信氢能提供了一条明确的前进道路。我们系统的核心是一台PEM燃料电池,它通过氢气和空气生成电力——安静、清洁且高效。它驱动一台轻量级电动机,并通过一个缓冲电池来应对动态负载,此外还有一个定制的控制单元,用于管理能源流、诊断和安全。

用于氢能动力系统的高性能电动机

这架飞机携带5.2公斤氢气,存储在高压罐中,提供200公里的航程和2小时的巡航时间,巡航速度为162公里/小时。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接近100 kW的系统输出,确保即使在阿尔卑斯山区的条件下也能安全稳定地飞行。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了重量和热性能——选择了空气冷却和持续的热监控。最大的挑战是,在保证航空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实现这一性能目标。

精确度,成就非凡

整个系统中最关键的结构组件之一是顶板——一块定制加工的铝合金部件,连接燃料电池和辅助组件。它承受机械负载,确保结构对准,并固定我们能源系统的核心。

CNC加工铝合金顶板

我们在设计时考虑了最大化的强度与重量比,结合了严格的公差和复杂的几何形状。由于制造如此精密的部件超出了我们内部的能力范围,我们依赖外部制造商来实现这一设计。与Xometry择幂科技的数字化制造平台合作被证明是一个实用的解决方案。订购过程简单,部件完全按规格交付,这帮助我们按时推进并进行系统集成。

CNC加工的铝制顶板的3D渲染图

在后续的制造过程中,我们在内部开发了大多数结构和系统部件,采用了碳纤维、铣削铝材和钣金相结合的方式。我们重点考虑了重量效率、装配便捷性以及长期可维护性。每个部件都以制造为核心进行设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加工工序,避免结构过于复杂。对于那些对精度和结构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部件(如顶板),外包加工不仅有帮助,更是确保项目持续推进的关键。

电机的自主研发逆变器

将挑战转化为学习机会

燃料电池的研发工作,尤其是在寒假前的几周,成为了对团队奉献精神的真正考验。为了进行满负载测试,我们连续数天昼夜奋战。随后,那个我们为之努力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

H2-Sling的燃料电池系统

经过整整一年的研发,当系统终于运转起来的那一刻,令人倍感神奇。那是理论变为现实的时刻。除了技术上的成果之外,我们在个人层面也得到了成长。承担责任、解决突发问题、在压力下做出决策——这一切都成为了我们共同的宝贵经历。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氢能驱动项目 H2-Sling 的团队

展望未来:液态氢与增材制造

在首次飞行成功之后,我们的下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实现以氢能驱动的阿尔卑斯山跨越飞行。与此同时,我们正致力于从压缩氢向液态氢的转变——这一转变将显著提升系统的能量与重量比。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研发适用于低温环境的新型储存方案、隔热结构和燃料管理系统。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也将在未来的研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人工智能驱动的生成式设计(Generative Design),3D打印能够让我们制造出更轻、更高效且结构更复杂的部件——尤其适用于空间有限、对重量极为敏感的应用场景。我们重点关注支架和安装座等零部件,因为几何结构上的微小优化就能带来显著性能提升。

数字化制造赋予了设计快速迭代与高度灵活的能力,这是传统工艺难以实现的。结合仿真分析与内部原型制造,这些工具正助力我们不断接近长期目标:让这款飞机不仅实现零排放,还能更加安静、更具经济性,并成为环保型训练与休闲飞行的可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