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ome
  2. »
  3. 博客
  4. »
  5. 注塑成型工艺
  6. »
  7. 16 种常见注塑缺陷:类型、成因及解决方案

16 种常见注塑缺陷:类型、成因及解决方案

注塑缺陷原因分析与DFM防治,实现高质量零件稳定生产。

注塑缺陷——如飞边、翘曲和收缩痕——会直接影响零件的外观和结构性能。要防止这些问题,仅靠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其根本原因及有效解决方法有实际的理解。通过设计可制造性(DFM)方法,了解这些缺陷的成因及预防措施,实现无瑕疵生产。

通过在设计、模具工程和工艺控制中应用最佳实践,这些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预测和可避免的。本文将识别常见的注塑缺陷,分析其根本原因,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您实现稳定高质量的注塑零件生产。

快速参考缺陷对照表

下表总结了各种注塑缺陷类型,并重点列出了其成因以及可能的设计解决方案或预防方法。更多详细信息将在下一部分中提供。

注塑缺陷成因快速设计提示
飞边(Flash):沿分型线或顶针处渗出的薄塑料层浇口线或顶针附近半径过小、壁厚不均、分型线位于高应力区域、注射压力过大、尖角、模具磨损• 将分型线置于不显眼面
• 避免模具分型处尖角
• 保持均匀壁厚
未充满(Short Shots):填充不完全;零件缺失或部分壁厚过薄薄壁、急剧过渡、流道复杂、注射压力低• 壁厚保持 >0.8 mm
• 避免急转弯
• 选择低粘度树脂
浇口残留(Gate Vestige):注塑后浇口处可见残余料浇口过大、修边不良、位置不当• 使用隧道浇口或潜伏浇口
• 将浇口置于隐藏面
• DFM阶段确认修边
分型线位置不当:分型线穿过关键或可见区域分型线穿过关键或可见区域模具对位不良、几何设计不当
气泡与空洞(Bubbles and Void):零件内部或表面存在空气夹层排气不良、含水、冷却不均• 保持壁厚均匀
• 避免厚薄急变
• 添加筋或排气通道
流痕(Flow Lines):零件表面呈波状的条纹或纹路低速度/低温、几何急变• 使用平滑过渡和圆角
• 圆化尖角
• 浇口布置在厚区
烧焦痕(Burn Marks):流道末端因气体滞留而形成的深色或黄色痕迹高速、排气不良、熔体过热• 增加排气孔或顶针
• 降低注射速度
• 避免死角流道
收缩痕(Sink Marks):因冷却不均形成的表面凹陷或小坑模具设计不当、厚区、保压不足、冷却不良• 选择合适材料如 ABS、PC 或 PMMA
• 保持壁厚均匀
• 肋与壁厚比 ≤60%
• 加心芯厚区
表面分层(Surface Delamination):注塑件表层剥离,露出下层材料材料不兼容、污染• 使用单一材料
• 确认二次包覆兼容性
熔接痕/结合线(Weld Lines / Knit Lines):熔体流前沿汇合处形成的可见接缝流动中断、温度低、排气不良• 避免尖锐阻挡
• 焊缝附近加筋
• 优化浇口位置
翘曲(Warping):由于冷却不均或收缩引起的变形冷却或收缩不均壁厚变化大、材料选择不当
射纹(Jetting):因高速熔体流动产生的蛇形纹路高速熔体流动产生蛇形纹浇口小、模温低、注射速度高
真空空洞(Vacuum Voids):由滞留空气形成的内部隐蔽空洞厚区、气体滞留、低压力• 核心厚区
• 添加切口
变色(Discoloration):零件表面出现不期望的颜色差异树脂降解、污染• 指定颜色代码
• 避免复杂色彩过渡
• 使用耐热颜料
喷射纹/银纹(Splay Marks / Silver Streaking):因水分或污染导致的表面银白色条纹树脂含水、高剪切、干燥不良• 避免浇口尖角

由模具设计引起的注塑缺陷

源于模具设计的缺陷通常由初始模具设计不当或模具维护不足引起。这类问题往往需要大规模、昂贵且耗时的修复措施,包括对模具进行重大改造,甚至完全重新开模。在设计早期通过全面的可制造性设计(DfM)分析来解决与模具相关的问题,可以有效避免高成本的生产中断。

主要的模具设计相关缺陷包括:

  • 未充满(Short Shots)
  • 飞边(Flash)
  • 气泡与空洞(Bubbles and Voids)
  • 浇口残留(Gate Vestige)
  • 分型线位置不当(Improper Parting Line Placement)

#1 未充满

A comparison of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highlighting a short shot defect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显示未充满缺陷。来源:ResearchGate

未充满(Short Shots)是指模具型腔未被完全填充,导致零件出现缺失或不完整的部分。这类缺陷通常发生在薄壁区或远离浇口的区域,并最终导致零件报废。

根本原因:薄壁或狭窄区域、突变过渡、流动路径过长、浇口位置不佳、注射压力不足、冷却过快。

设计修正:

• 保持壁厚一致并且 ≥0.8 mm,除非所用树脂支持更薄的壁厚。
• 使用圆角和平滑过渡代替尖角,以维持流动。
• 避免过长、过窄的流动路径——增加导流筋或调整浇口位置以减少流动距离。
• 在设计验证阶段使用 MoldFlow 或同类工具进行流动模拟。
• 设计筋和凸台时保持适当的填充比例;筋厚度应约为相邻壁厚的 60%。

专业提示:对于具有薄壁或复杂特征的零件,选择低粘度树脂有助于改善在复杂几何中的流动性,并降低未充满缺陷的风险。

#2 飞边

飞边是在塑料渗入模具间隙时形成的,通常表现为沿分型线、顶针或浇口处出现的薄片状毛边。

这种缺陷多数情况下只影响外观,但如果过多,可能需要后处理,甚至会导致尺寸公差问题。

Examples of defect types: short shots, flash, and sink marks
缺陷类型示例:未充满、飞边和凹陷。来源:ResearchGate

根本原因:注射压力过高、模具配合不良、模具磨损、封闭区域过渡尖锐、分型几何过于复杂、公差累积。

设计修正:

• 将分型线远离尖角和外观区域。
• 应用一致的脱模斜度,避免过紧或不匹配的封闭区域。
• 在分型线附近保持壁厚过渡平缓,以避免局部压力积聚。
• 在早期通过 DFM 审查验证分型线位置。
• 确认注射压力和锁模力不会超出模具公差范围——必要时进行模拟。

#3 分型线位置不当

分型线是模具两半(型芯和型腔)结合的部位。分型线位置不当可能产生可见接缝或飞边,尤其当其穿过功能性或外观特征时,更容易导致装配不良、增加后处理工序或引发外观缺陷。

根本原因:DFM 分析不完整、模具对位不良、几何过渡被忽视。

设计修正:

• 在锁定外观或功能几何前,提前规划分型线位置。
• 避免将分型线置于标识、卡扣、密封面或对准特征上。
• 将分型线与尖角、筋或凹槽对齐,以便自然隐藏。
• 尽可能采用对称分型线,以平衡顶出力。
• 在 DFM 审查中验证分型线位置,并确认模具开模方向。

专业提示:如果设计需要多个滑块或镶件,应尽量简化——分型线的复杂性会显著提高模具成本。

#4 气泡与空洞

气泡与空洞可能表现为可见气泡或隐蔽空洞,会降低零件强度、引起尺寸误差或留下表面瑕疵。其常见原因是空气滞留或冷却不均。这类缺陷会削弱结构完整性、影响尺寸精度,并损害最终外观。

根本原因:树脂含水、排气不良、厚度突变、壁厚设计不均、材料收缩率高。

设计修正:

• 保持壁厚一致——厚度变化控制在 ±10% 以内。
• 避免厚到薄的突变过渡;采用渐变过渡以确保流动与冷却均匀。
• 使用筋代替实心厚块,以促进均匀充填。
• 在深腔或封闭区域增加排气结构。
• 对于厚壁结构,选择收缩率低的材料(如 ABS 替代 HDPE)。
• 模拟充填与冷却过程,检测并消除气体滞留区域。

专业提示:空洞通常出现在厚度大于 4 mm 的区域——通过挖空厚区来防止收缩和内部缺陷。

#5 浇口残留

浇口残留是指塑料注入位置留下的可见痕迹或凸起。虽然通常影响较小,但在对外观要求高或配合严密的装配中,可能会影响美观或功能。

根本原因:浇口过大、浇口位置不当、人工修剪、浇口暴露在外观表面。

设计修正:

• 将浇口设置在非外观或隐藏表面——如内壁、底部凸缘或凹陷区域。
• 使用隧道浇口或潜伏浇口,以实现浇口残留的自动去除。
• 在 DFM 阶段规划修剪方法和位置。
• 在浇口附近设计平面或筋结构,以在视觉上掩盖残留。
• 指定浇口区域的表面处理或光泽度,以降低其可见性。

专业提示:边缘浇口易于实现,但可改用隧道浇口,以获得更干净的断口并将外观影响降至最低。

由工艺引起的注塑缺陷

与工艺相关的缺陷通常源于注塑周期中控制不当或参数设定错误。注射压力、注射速度、模具/树脂温度、冷却速度以及材料状态等变量都会对缺陷产生显著影响。与模具设计问题不同,工艺相关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调整设备参数来缓解,而无需对模具进行大规模修改。

典型的工艺相关缺陷包括:

  • 流痕 (Flow Lines)
  • 烧焦痕 (Burn Marks)
  • 翘曲 (Warping)
  • 真空空洞 (Vacuum Voids)
  • 收缩痕 (Sink Marks)
  • 熔接痕 / 结合线 (Weld Lines / Knit Lines)
  • 射纹 (Jetting)
  • 变色 (Discoloration)
  • 表面分层 (Surface Delamination)
  • 喷射纹 / 银纹 (Splay Marks / Silver Streaking)

通过清晰区分模具设计相关缺陷与工艺相关缺陷,工程师能够更有效地定位根本原因,简化故障排查流程,并持续实现最佳的注塑成型质量。

#6 流痕

流痕表现为模塑件表面上的条纹或波浪状纹路。此类外观缺陷通常出现在浇口、拐角或孔洞附近,也就是熔融塑料改变流动方向或流速减慢的区域。虽然加工条件往往是主要原因,但设计缺陷可能会加剧流痕的产生或增加其发生的可能性。

example of flow lines in injection molding
流痕示例,来源

设计修正:

  • 保持壁厚均匀,以支持稳定流动并减少速度波动。
  • 在厚薄过渡处采用渐变设计,避免产生方向性湍流。
  • 避免几何形状的突然变化;在转角处使用至少等于壁厚的圆角过渡。
  • 将浇口战略性地设置在较厚区域,以维持温度和流动的一致性。
  • 避免浇口远端出现过薄区域——这些区域冷却更快,容易形成明显的流痕。

制造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 排气不良可能会导致空气滞留,破坏顺畅的充模过程。
  • 模具温度不足或注射速度过低会导致材料过早冷却。
  • 浇口位置或尺寸不当会造成材料流动不均。

专业提示:在对外观要求较高的零件中,可以通过适当调整表面纹理或采用消光处理,来在不影响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视觉上掩盖轻微的流痕。

#7 烧焦痕

烧焦痕是一种与工艺相关的注塑缺陷,表现为制件表面出现黄色、棕色、锈色或黑色变色——通常出现在流动路径末端或空气滞留区域。虽然主要被视为外观缺陷,但在更严重的情况下,它们可能表明局部过热,导致聚合物降解,甚至造成受影响区域的结构强度下降。

设计改进:

  • 排气不良导致空气滞留:改进排气槽或增加排气孔,使气体在树脂进入型腔前能安全排出。
  • 注射速度或压力过高:适当降低注射速度和压力,防止空气被快速压缩产生过热和燃烧。
  • 熔体或模具温度过高:降低熔体温度或优化成型周期,避免聚合物在空气滞留区域发生降解。
  • 模具内有污染物或降解材料:清洁模具表面,避免使用已降解的树脂,以防残留物碳化产生类似烧焦痕的痕迹。
  • 流道或浇口设计不合理:重新设计流道和浇口,确保树脂顺畅流动,减少在死角区空气滞留的风险。

制造过程中需注意事项:

如果烧焦痕反复出现在零件的同一区域,应考虑重新布置浇口或调整流动路径,以避免该区域的空气滞留。此类简单的设计调整能够显著降低局部热量积聚,从而有效消除因烧焦导致的表面变色。

#8 收缩痕

收缩痕是零件表面出现的小凹陷或浅坑,通常出现在较厚的区域或靠近肋和柱的位置。其产生原因是零件外层冷却并固化的速度快于内部,内部继续收缩并将表面向内拉,从而形成缺陷。

Thickness distribution at the boss connection part and potential sink marks.
凸台连接部位的厚度分布及潜在收缩痕。来源:ResearchGate

设计修正:

  • 在厚壁区域尽量减小壁厚,以促进均匀冷却。
  • 遵循肋和凸台的合理设计原则:肋厚度不应超过相邻壁厚的 50–70%。
  • 避免在同一区域叠加厚特征(如在肋上设置凸台),除非绝对必要。
  • 采用镂空设计(coring)去除厚截面中的多余材料,同时保持强度不受影响。
  • 与制造商合作优化浇口位置,确保关键区域有足够的保压。
  • 选用如 ABS、聚碳酸酯(PC)、PMMA(丙烯酸)等材料。

制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 冷却时间不足或模具温度不均,会导致内部收缩。
  • 局部区域材料过厚会积聚热量,造成固化延迟。
  • 注射压力或保压压力过低,会降低补偿收缩的能力。
  • 半结晶性塑料(如 PA、POM、PP)收缩率较大,更容易产生缩痕。

#9 表面分层

表面分层表现为剥落或片状脱层的缺陷,通常由污染物或不兼容材料引起,这些因素会阻碍塑料层之间的正常结合。

Delamination of an injection molded part
注塑件表面分层示例,来源

设计修正:

  • 避免组合不相容的树脂或对不相容材料进行二次注塑。
  • 尽量采用单一材料设计,除非二次注塑已验证具有良好兼容性。
  • 尽量减少使用可能影响粘结的脱模剂。
  • 在制作原型之前,与材料供应商确认材料的相容性。

制造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 彻底干燥吸湿性材料。
  • 在更换材料时对设备进行排料清机。
  • 保持料斗、喷嘴和料筒清洁,以防止污染。

#10 熔接痕(结合线)

熔接痕是在两股熔融塑料前沿相遇却未能充分融合时形成的,表现为表面可见的接缝或结构上的薄弱点。

这种缺陷在具有复杂几何结构、多个浇口,或存在干扰塑料流动特征(如孔、凸台或加强筋)的制件中尤为常见。

An example of weld line from an injection molded part
注塑件中熔接痕的示例,来源:IPQCCO

设计修正:

  • 减少熔体流动前锋的数量:简化零件几何结构,减少对熔体流动的阻碍。
  • 优化浇口位置:布置浇口,使熔体汇合位置远离高应力区域。
  • 增强局部强度:在熔接痕附近设置加强筋或凸台,以提高机械强度。
  • 避免不必要的分流:尽量减少孔洞、嵌件或突兀的几何变化,避免熔体被迫分流。

制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 提高模具和熔体温度:改善熔体前锋的结合质量。
  • 调整注射速度:延缓熔体在汇合区的固化,促进更牢固的融合。

改进焊接线位置周围的排气设计。

专业提示:在承载或高应力部件中,可通过重新布置浇口或重新设计零件,将焊接线转移到非关键受力区域,以提升整体结构可靠性。

#11 翘曲

翘曲是指模塑件出现可见的弯曲、扭曲或变形。当零件不同区域冷却和收缩不均匀时,会产生内部应力,从而导致形状扭曲。

Shrinkage variation of an injection molded part
注塑件收缩不均的示例,来源:Autodesk 博客

设计修正:

  • 在整个设计中保持均匀的壁厚,以确保冷却一致。
  • 避免大面积、平坦且无筋或无曲面的结构,这类区域更容易发生变形。
  • 添加筋条等结构支撑,在保持轻量化的同时减少翘曲。
  • 选择低收缩率材料(如填充型树脂),以获得更好的尺寸稳定性。
  • 减少厚壁与薄壁之间的急剧过渡,避免因冷却速率差异而导致变形。

制造过程中需注意事项:

  • 在模具中均衡冷却水道的布局。
  • 使用温控模具回路,减少冷却速率差异。
  • 在适用情况下降低模具温度,并提高保压压力。

#12 射纹

射纹是由于高速熔融塑料流进入模具型腔时,在尚未与周围材料充分融合前即迅速冷却,形成类似蛇形的表面缺陷。

这种缺陷不仅影响模塑件的外观,还可能因材料层间结合不完全而在局部产生强度薄弱区。

设计修正:

  • 使用搭接浇口或扇形浇口,以降低熔体进入型腔时的流速。
  • 在壁厚过渡处保持平滑过渡,避免尖锐转角。
  • 在入口处采用渐进圆角,并减少壁厚突变。
  • 在原型阶段降低初始充模速度,以便评估熔体流动行为。

制造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 在注射周期开始阶段降低注射速度。
  • 提高模具温度,以促进熔体更好地融合。
  • 优化浇口尺寸,减少熔体直接冲击型腔表面。

#13 真空空洞

真空空洞是指零件内部存在的空气夹层。虽然不一定肉眼可见,但可能削弱零件的结构强度。

设计修正:

  • 避免厚实的实体截面,尽量采用镂空结构。
  • 在厚截面中添加镂孔或内部通道,以减少材料堆积。
  • 在可能滞留空气的区域设计排气通道。
  • 若内部空洞对性能至关重要,可采用微型CT检测或取样切割检查。

制造过程中需注意事项:

  • 改善模具排气设计,必要时采用气辅注塑工艺。
  • 调整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以消除滞留空气。
  • 采用较低的注射速度,使空气有充分时间排出。

#14 变色

变色是指制件颜色出现不均匀、斑点或与预期颜色不符的缺陷。常见原因包括原料受潮、热降解、色母料分散不良,或因机器残留杂质造成的污染。

设计修正:

  • 使用具有高耐热性的稳定、经过验证的着色剂。
  • 避免设计中存在需要频繁更换颜色的零件。
  • 在文档中明确标注 RAL 或 Pantone 色号及母粒比例。
  • 减少在关键部位使用多材料组合的复杂区域,以便更好地控制颜色一致性。

生产制造注意事项:

  • 保持合适的料筒温度分布。
  • 在不同颜色批次之间,彻底清理螺杆和料筒。
  • 使用合适的计量设备添加色母或着色剂,确保配比准确。

#15 喷射纹(银纹)

喷射纹表现为制件表面出现银色条纹,通常出现在浇口附近。其成因主要是树脂中的水分、污染物,或由于过度剪切造成。

设计建议:

  • 避免在浇口附近出现突然的过渡或尖角。
  • 在浇口区域增加排气空间以释放水分。
  • 选择低吸湿性的材料,或在供应和加工环节中加入干燥工序。

制造过程中需注意事项:

  • 预先干燥吸湿性材料,如 PA、PC 和 ABS。
  • 降低注射速度以减少剪切。
  • 定期清洁料斗和干燥机过滤器。

#16: 污染

污染是指在加工过程中有异物混入熔融材料中。此类缺陷通常表现为零件表面的黑点、条纹或异常夹杂物——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影响零件的强度或尺寸稳定性。

污染物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进入加工过程:材料处理不当、模具及设备维护不当,或因磨损产生的碎屑。

设计修正:

  • 除非必要,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更换或颜色切换。
  • 限制深肋或狭窄特征,以防污染物滞留或积累。
  • 为内部特征增加拔模角,以改善熔体流动和材料冲洗。
  • 对同一系列零件使用一致的树脂,减少清洗周期和排料时间。
  • 在对公差或外观要求严格的设计中,使用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如材料批次可追溯性)。

制造过程中需注意事项:

  •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以发现并修复模具磨损。
  • 保持生产环境清洁、无油,降低空气中污染物的风险。
  • 定期清洁料斗、料筒和螺杆组件,防止材料积累。
  • 将树脂存放在密封、干燥的容器中,避免空气中的灰尘和湿气。
  • 在不同树脂或着色剂之间彻底排料,防止交叉污染。

按严重性与成本影响划分的注塑缺陷

缺陷类型结构影响外观影响生产风险典型成本增加
未充满 (Short Shots)↑↑(零件报废)
飞边 (Flash)→(需修边)
分型线位置不当 (Improper Parting Line Placement)↑(模具返工)
气泡与空洞 (Bubbles & Voids)↑(模具/工艺调整)
浇口残留 (Gate Vestige)→(表面修整/浇口调整)
流痕 (Flow Lines)→(工艺调整)
烧焦痕 (Burn Marks)↑(工艺调节)
收缩痕 (Sink Marks)↑(模具重新设计)
表面分层 (Delamination)↑↑
熔接痕 (Weld Lines)
翘曲 (Warping)↑↑(返工或报废)
射纹 (Jetting)
真空空洞 (Vacuum Voids)↑(模具重新设计)
变色 (Discoloration)
银纹 (Splay Marks)→(干燥/参数调整)

避免注塑缺陷不仅仅依赖于技术精度和设计水平,更在于选择一个能够在问题发生前就预见并加以防范的合作伙伴。

你在自己的项目中遇到过注塑缺陷吗?

欢迎在 Xometry Pro 社区分享你的经验或见解。你的故事可能会帮助其他工程师更高效、更智能地优化设计。